11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發布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報告。該報告顯示,2006年至2022年的17年間,北京各年齡段人群的體質健康狀況穩定。不過,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血尿酸、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心腦血管慢性病相關指標仍需加強。研究還發現,男女性在體質健康方面存在一定差異,60歲以下人群中,女性健康狀況優于男性,60歲以上則相反。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次發布的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報告從身體形態與基本功能、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肝腎功能、免疫狀態5個維度對北京市城市體檢人群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王瑜介紹,該報告基于北京市體檢中心過去17年(2006年至2022年)積累的30歲及以上人群超100萬人次的體檢數據,構建了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及其指標體系,旨在研究居民健康水平的變化及其隨著時間變化的規律,這對于全面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上述每一個緯度均包括若干個測量指標,比如,日常活動適應能力主要是指個人能力適應日常生活的狀況,其測量指標包括視力、晶體、牙齒和骨密度。研究從個體層面對30歲及以上人群健康狀況進行測量,并對其體檢結果進行變量選擇、賦值、合并,得到每個人各自的體質健康質量指數,范圍為0-100,指數數值越大,反映健康狀況越好。
研究發現,2006年至2022年的17年間,北京城市30-44歲、45-49歲及60歲以上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較為穩定,其中生活適應能力得分較低,但呈上升趨勢。數據表明,北京市各年齡段人群的體質健康狀況穩定,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日常活動適應能力不斷提高,但三個年齡組體檢人群身體形態與基本功能得分在2020年后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分年齡組研究發現,60歲以上年齡組的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得分要遠低于其他兩個年齡組,這也提示我們,隨著老齡人口不斷增加,失能老年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需要按照老年人服務需求,開展適老化、智能化改造,為日常活動適應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保障。
研究發現,2006年至2022年的17年間,北京城市體檢人群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得分相對穩定,但部分慢性病相關指標仍需加強。研究通過對8個與非傳染性疾病高度相關的指標進行單項分析可以發現,在過去17年里,北京30歲以上體檢人群的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得分相對穩定,甘油三酯的得分呈上升趨勢,但BMI、血壓、血尿酸的得分呈下降趨勢,膽固醇得分雖然早期有所上升、但后期呈下降趨勢,低密度脂蛋白得分雖然早期有所上升、但后期呈下降趨勢、2019年后又有所上升。
隨著國家對慢性病防控的重視,出臺了各種相應的政策來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并且強調防治結合、全程管理,針對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類目標人群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慢性病相關指標的防控有了一定成效。但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壽命的增加,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提高,防控的壓力有所增大。
研究還分性別對人群健康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60歲以下人群中,女性健康狀況優于男性,60歲以上則相反。
分性別研究顯示,30-44歲及45-59歲體檢人群女性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得分要高于男性,而60歲以上體檢人群男性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得分則高于女性。身體形態與基本功能、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得分與總得分差異類似;各年份三個年齡段男性體檢人群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得分均要顯著高于女性;三個年齡段女性體檢人群的肝腎功能、免疫狀態得分均要顯著高于男性。
另外,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相關變量的單項分析中發現,不同性別體檢人群在8個變量得分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BMI、血壓、空腹血糖、血尿酸這4個指標上,女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于男性。在高密度脂蛋白指標上,三個年齡段男性體檢人群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在甘油三酯指標上,30-59歲女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于男性,而60歲以上男性體檢人群的得分則高于女性;在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兩個指標上,30-44歲女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于男性,而45歲以上則表現為男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于女性。這些發現提示我們影響男女性人群的健康問題是不同的,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相應的問題也會發生變化,在制定干預計劃時要更有針對性。
(記者 張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