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銀發族”已成為網民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滿足了老年人獲取信息、表達自我、情感陪伴、休閑娛樂需求,使他們享受到數字紅利。然而,許多老年人不諳網絡世界存在的種種“套路”,頻被網絡詐騙、虛假宣傳等亂象所擾。
內外因素共同造成了這種困境。一方面,不少數字產品和服務在設計時未考慮老年人群體實際需求,操作復雜,適老化功能供給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人信息甄別能力相對較弱,數字素養普遍不足,加之心理孤獨、社交圈子窄,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養生、養老、中獎、投資、陪伴等幌子騙取錢財。
近年來,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和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智慧助老的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全民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普及提升公民數字素養。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等共享數字生活。202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也用專章對“無障礙信息交流”作了規定。營造老年人友好型數字社會,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保障老年人數字權益,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大家普遍意識到,保障老年人安享數字生活,需要堅持系統觀念,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多方協同,多維聯動,切實保障老年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財產權、隱私權、發展權等數字權益。
應當加大對老年人友好型數字社會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通過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推進公共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采取資助、表彰、獎勵等方式,鼓勵企業開展適老化產品設計和研發,加大適老化智能產品的供給。同時,要給不愿或不能上網的老年人提供非數字化替代方案。執法和司法機關應當加強對侵犯老年人網絡權益行為的源頭治理和全流程監管,開展監測研判和預警提示,通過日常巡查、專項行動等方式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聯合執法、“信用+風險”監管、科技創新等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企業應當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從技術和制度層面加大對適老化產品的投入。在技術層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信息無障礙服務,在產品研發設計中融入老齡視角,為老年人提供簡單、安全、便利的服務,并持續開展適老化產品的改造升級。在制度層面,建立健全適老化評估合規制度,及時糾正產品和服務中對老年人不友好或者可能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內容。行業協會應當盡快出臺適老化產品標準,統一名稱、入口、界面、交互、功能等,為全行業適老化產品規范化提供指引。
此外,應當切實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引導多元化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數字教育,老年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社區等機構應針對老年人學習特點,通過情景式教學、案例教學、經驗交流等方式引導老年人掌握數字技術,幫助老年人提高信息檢索能力、甄別能力、消費能力。
家庭也要發揮好代際互動的“數字反哺”作用,年輕人應該意識到,關懷老人,不僅限于經濟幫扶和生活照顧,還應包括情感支持和共同學習。面對不會使用數字產品的長輩,晚輩要第一時間為他們提供幫助,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耐心和細心,消除老年人的“數字排斥”,努力讓老年人安享數字生活。
(鄭寧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