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護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對農村地區尤其是留守兒童,如何因地制宜開展精神衛生服務,有什么好的經驗做法?
對此,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表示,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兒童心理健康有更多需要關注的方面,比如家庭結構是否完整、獲取心理健康科學信息是否便捷、有利于認知和情感發育的良性刺激夠不夠豐富、針對心理行為問題的衛生和教育資源能否有效提供等。因地制宜開展服務,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一是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力度。探索具有當地特色、容易被各年齡段、各類人群,包括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接受的科普形式與途徑。同時通過對當地兒童青少年相關工作人員,包括學校教師開展培訓,持續擴大知識覆蓋面、強化觸達效果。
二是豐富未成年人精神生活。試點探索建設特色"心理友好校園""心理友好鄉村"。用豐富多彩的身心活動陪伴孩子在學校內外健康快樂成長,有效消除對心理問題的污名化與偏見、管理社交媒體依賴和校園欺凌等問題,激勵各方尤其孩子的家長,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早發現、早干預。
三是強化多方協同服務網絡。鼓勵城市地區單位和社會組織主動與農村地區政府、學校等合作,建立跨部門、跨機構,比如學校、跨醫療機構等的心理健康服務聯盟,以及城鄉銜接的綠色就醫通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開展分層進修和針對性短期培訓。定期組織心理義診等活動,提高對未成年人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和處理能力。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幫助留守兒童家庭增加遠程親子互動的機會,開展重點關注兒童的遠程動態心理狀況監測與分析,以及在線會診、培訓等。